專家簡介 張維君,北京安貞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歷任北京安貞醫院心導管室主任、干部保健、老年心內科主任、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理事、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血管分會副主任、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中國艾滋病基金會理事。
關注急性心肌梗死的“魔鬼時間”的詳細介紹、疾病病因、診斷、癥狀,及心肌梗塞常識各種疾病的檢查治療、護理、預防保健的知識,還有心肌梗死后高血糖會增加死亡危險及冠心病病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誘因的簡述等。
人體的生物代謝與自然界的變化息息相關,專家們通過觀察發現,一些疾病的發生有著比較明顯的時間規律,比如要防范急性心肌梗死,千萬不能忽視最易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魔鬼時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老年心內科主任醫師張維君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持續而嚴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缺血性壞死。絕大多數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關。這是因為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后,如同河流淤積了泥沙,使河道水流不暢,冠狀動脈被完全阻塞,將造成斷流,心肌好比河流所灌溉的農作物,就會因無水而枯死。
張維君說,清晨日出東方,人的交感神經興奮性提高,血壓上升,心律加快,血小板活性增強,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的壓力和應切力也隨之增加,極易導致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阻塞冠狀動脈,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每天6時-11時是全天最危險的時段,專家們將其稱為“魔鬼時間”。
專家們還發現,急性心肌梗死在一年之中,以冬春寒冷季節發病率最高;一周之中,以周日、周一發病率最高。
據記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為持久的胸痛、憋氣、呼吸困難、心慌,嚴重者伴有嚴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衰、休克、意識障礙,甚至發生猝死。
張維君提醒說,除了警惕“魔鬼時間”外,人們尤其是冠心病患者要懂得情緒激動、劇烈運動、強冷刺激、過度疲勞和暴飲暴食等都是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這些情況。她特別建議患有習慣性便秘的老人避免用力大便。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系指冠狀動脈突然完全性閉塞,心肌發生缺血、損傷和壞死,出現以劇烈胸痛、心電圖和心肌酶學的動態變化為臨床特征的一種急性缺血性心臟病。其基礎病變大多數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少數為其他病變如急性冠狀動脈栓塞等。
心肌梗塞發生比較突然,癥狀危重是中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但如能早期治療,效果較好。一般心肌梗塞前都有先兆癥狀,應密切觀察。初發心絞痛,或心絞痛發作逐漸頻繁,或休息時也發作,發作的持續時間延長或突然加重,休息與藥物治療不如原先有效。劇烈胸痛的同時伴有出冷汗、煩躁不安、恐懼、面色蒼白等往往是心肌梗塞的先兆。沒有明顯原因的氣喘、突然不能平臥、脈搏過快、過慢或不齊、血壓下降、出汗、四肢發冷、“胃痛”嘔吐或意識不清,也應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得了急性心肌梗塞,首先不要驚慌,保持鎮靜,病人立即臥床休息,盡可能減少活動,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盡快吸入氧氣,并舌下含硝酸甘油或使用亞硝酸異戊脂吸入,立即設法通知附近醫院來醫生或派救護車來救。沒有救護車應用平板車或擔架送病人,切忌讓病人自己上救護車或步行及坐公共汽車去醫院,防止使心肌梗塞面積擴大或發生心臟驟停。
為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冠心病人應注意避免激動、過度興奮,保證充足睡眠;不要過量服用降壓藥物;防止大出血及嚴重感染;不要吃得過飽,尤其不能大量吃脂肪食物,應戒煙、少飲酒;不能長時間劇烈的運動或勞動,注意勞逸結合;長期服用心得安等藥物時,不能立即停服等,都有利于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 (來源: 中國網)